傳說《山鷹之歌》的原曲是一支反殖民題材的印第安民歌,為紀念秘魯自由戰士 Túpac Amaro而作。傳說中,Túpac Amaro於1780年在反抗西班牙侵略者的起義中犧牲,化為雄鷹,翺翔於安第斯山上,守護家鄉百姓。秘魯作曲家、民俗學家Daniel Alomía Robles頗為感動,改編了這支民歌,終留下傳世經典,激勵了全世界無數人民從殖民之痛中覺醒。 秘魯位於南美西部,亞馬遜熱帶雨林之側,安第斯山脈縱貫南北,原住民們世世代代在此棲居,孕育了獨特而燦爛的文明。2021年11月2日,時逢秘魯獨立200周年暨中秘建交50周年,我們用音樂表達祝福: 這支歌悠揚動聽,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,音樂家們重新演繹千遍,成為一支具備世界性的樂曲。我們則保留它的精神,不同血脈的樂器在此相遇——來自拉美的卡洪鼓、雨棍;源於北亞的薩滿鼓;來自南亞的班蘇里笛;源自中國的塤、古琴、中阮,巧妙融合。山風呼嘯而過,雨林的潮氣在烈日下散盡,山鷹於安第斯山脈的山谷間振翅盤旋,我們的心也仿佛插上了翅膀,在無垠的山間隨旋律翺翔…… 巧的是,1977年美國宇航局向外太空發射“旅行者號”探測器,搭載了一張代表人類文明的永久無損金唱片,收錄各國名曲27首,其中包括了秘魯民歌《山鷹之歌》的原曲《我是離巢的鴿子》與中國古琴曲《流水》。祖先們也許不會想到,自己吟詠的旋律,在後世的傳唱中、在浩瀚的宇宙里,得到永生,被後人永遠銘記。 *Cajón(卡洪鼓)又稱木箱鼓、鼓箱,流傳過程可謂顛沛流離。它起源於非洲中西部,由黑奴帶到美國,又於17-18世紀流行於南美洲。2001年,卡洪鼓被列入秘魯國家文化遺產;雨棍又稱雨棒,當它被旋轉和搖晃時,會發出類似下雨和流水的聲音。在遠古的幹旱地區,是傳統儀式中的祈雨器具,現在南美洲仍有居民用它祈雨,頗為神秘。 原曲:El Cóndor Pasa(又名老鷹之歌、山鷹之歌) 藝術總監:唐彬 作曲:達尼埃爾·阿洛米亞·羅布萊斯 改編/編曲:孫彬彬 編曲助理:姜怡國 演奏:自得琴社(古琴:白無瑕 中阮:余潔 塤/班蘇里笛:高雅 箱鼓/雨棍:陳曦 薩滿鼓/小打:顧俊傑) 化妝:王喬葉 劉蕊 服裝:王俊涵 錄音/混音:吳文雋 拍攝/後期:唐彬 攝影助理:遊家寧 出品:自得琴社 #自得琴社 #山鷹之歌 #印第安民歌 #秘魯 #Zide #guqin #Chinesetradtionalinstrument
Hide player controls
Hide resume playing